■吴亚原
初冬,有朋相约,去塘溪古镇。山里果然比城里冷,溪边菜地上,嫩绿的叶子染上厚厚的霜花。踩在水泥路上,脚底渗进一股寒意,旋即,身体硬邦邦的,手脚冰凉。
走在梅溪边,隔岸相望,不禁忆起七年前的情景。那年应王重光先生之约,来到雁村。走过小桥,沿着溪岸,踩着青石板路,穿过小竹林,来到先生的乡野别墅。一行人,在书房里畅所欲言,餐厅里品尝夫人做的小点心,然后坐在阳台上,沐浴暖阳,听秋风飒飒,看竹影婆娑。眺望梅溪,斜影逸枝,溪水淙淙。
伫立溪边,小楼依然,王重光先生却已乘黄鹤远去,旧地重游,惆怅之心顿生。
步行上坡,太阳最解人意,在山那边探出笑脸,照耀到田野山村。刹那间,暖意笼罩全身,手脚便灵活了不少。沿着山水绿廊前行,鸟儿啁啾声中,走上白岩山,来到号称“宁波香格里拉”度假村。拾级而上,尽享山野乐趣。面对风景而坐,不禁浮想联翩,那远离都市的小山镇,以新农村的风范,展现在人们眼前。移步换景的步行道,深藏于市井里的名人故居,层叠的山峦,流水潺潺的小溪,整洁干净的公厕,令人爽心悦目,恍如神仙居住的所在。
塘溪人杰地灵,文采风流。秦朝实行郡县制,县治设在赤堇山下的白杜村,取堇山的“堇”字加邑,造一个“鄞”字为县名。赤堇山下的梅溪,历经九曲十八弯,流向大嵩江,直奔东海。从此,这片土地上,名人辈出,有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、书法泰斗沙孟海、昆虫学家周尧、油画家沙耆等五十多位享誉国表里的名人志士。塘溪不愧为革命家、艺术家、科学家的摇篮。
青山绿水,老屋古道,书香萦绕。这里人文山水资源得天独厚。东山岭、张家岭、黄泥岭等十条古道,吸引了众多的游客,逛绿野觅仙踪。
塘溪钟灵毓秀,人文荟萃。经奇奇姐介绍,梅溪水库的磬裁桥,是座百年古桥,梅溪水库建成后蓄水,高高的磬裁桥,雪藏水底二十多载。本年,因梅溪水库水位急剧下降,溪滩成了草原,露出水面的磬裁桥,俊朗洒脱,风采依旧,像位不老的神仙,伫立在溪滩上,让民众流连忘返。
踩着黄泥小道,手拉手爬下溪滩。溪滩换上新装,红蓼盛放冬季。兴奋之余,我见到大簇大簇的蔓节节。记得儿时立夏节,常去田埂边采摘蔓节节,母亲将其蒸熟揉碎,挤出汁水,掺和在糯米粉里,放入豆沙馅,做成鸭蛋状,成了香喷喷的米鸭蛋。我们兴趣大增,寻找蔓节节,不时,采撷了一大袋。伴侣说,她将蔓节节加工后,放进速冻箱,来年立夏节,我们一起分享美味。
作为塘溪人,奇奇姐为我们导游,她将日程安排得相当紧凑,让我们尽情享受田野情趣。依在磬裁桥上,我为她拍了几张照片,说不定大雨过后,磬裁桥又会沉入水底。她诙谐地说,留个念想吧,人生能有几个二十,难得有此机会。
路上,奇奇姐同我们聊起往事。当年,她还是个姑娘,梳着两条麻花辫,穿着一件花衬衫。初夏的一天,她与小姐妹相约去找沙耆叔叔画画。那天,阳光明媚,小姐妹你推我搡,踏上沙家小楼。沙耆正在板壁上画画,一眼瞥见板壁上的祼女图,羞得女孩们脸上涂满了彩霞。沙耆关上房门,下楼来到院子里,为爱美的女孩子们画像。
奇奇姐说,她至今仍珍藏着这幅画像。我笑言,是对似水年华的追忆,还是对著名画家的敬重。羡慕的目光中,奇奇姐腼腆一笑说,两者兼有,且此画具有保藏价值。啥时也让我们欣赏名家的真迹?奇奇姐笑道,时间、地点、表情三者相符,我请出此画。
说笑间,我们走进沙耆故居,拾级而上,板壁上祼女画依旧,只不外是临摹之作。
奇奇姐一声轻叹,谁会知道,当年疯癫癫的大叔,会是中国的“梵高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