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陈武耀
金绍勣(1907-1940),乳名金成美,别名金文农,1907年3月出生于鄞县咸祥镇山岩岭的一户中农家庭。少年金绍勣在咸祥书院就读时,天资聪明,勇敢敏练,有救国的志向。1923年他小学毕业,考入县城省立第四中学,积极参加“五卅”爱国运动,成为学生运动骨干。1926年初,金绍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同年5月,受党组织派遣,赴广州参加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的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班学习,由此成为宁波赴广州农讲所学习的第一人。在讲习班,他认真聆听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澎湃等人的授课。不久,转为中共党员,9月毕业,10月返回家乡鄞县从事农民运动。
这年11月,宁波地委农运委员会委任金绍勣为宁绍区第三分区——海口区(改大咸区)农运特派员。他在斗争中培养发展积极分子,建立农会,发展党员,和沙文汉一起领导农会会员积极开展斗土豪、分田地以及惩办劣绅恶棍等反帝反封建斗争。12月,中共咸祥(山岩岭)支部建立,金绍勣任支部书记。同月22日,鄞县农民协会成立,他被选为委员。
1927年1月中旬,芦浦农民协会在奉化湖头渡农民协会的协助下,一举捣毁同隐庵的佛像,没收庵产、水田八九十亩、山地一百余亩归农会所有,分给无田农民耕种。2月,大咸区(滨海区)农民协会成立,会长沙文汉。一天,沙文汉和金绍勣率领农会会员,分四路包抄、攻打敲诈勒索农民的军阀设在瞻岐虾爬袋的税关,绑缚税关头目曹善祥示众,并烧毁账单凭证,拆掉税关房屋,缴获了三支步枪。税关囤积的蔬菜食品除了一部分用于农军中午充饥外,其余都分送给附近的贫苦百姓和造闸的外地民工。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。接着,指挥农会会员将咸祥的多宝寺、大桥庵、三官堂杨家桥佛堂的佛像全部捣毁,并查封了外国传教士的耶稣堂。
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发生后,反动势力趁机反攻,国民党鄞县县长派巡防队员逮捕了芦浦农会骨干舒阿友、舒金富,并把他们关押在同隐庵中。5月19日凌晨,金绍勣与沙文汉一起率领农会会员开展农民武装暴乱,营救出被关押在同隐庵的农会骨干,然后放火烧庵。这是宁波地区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,史称“罗浦暴乱”。后在省委特派员卓兰芳领导下,组织“奉化(鄞奉)暴乱”,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,暴乱领导人遭到敌人通缉,金绍勣不得不离开家乡去上海。到上海后,金绍勣改名金文农,并在崇义小学等处教书,积极参加潘念之、郑振铎、王任叔等组织的“复社”。
1933年,鄞县夏旱连秋,大咸地区更是颗粒无收,百姓的生活难以维持。见此情形,时从上海返乡隐蔽在大咸乡启蒙小学教书的金绍勣,通过其内兄朱锦昌联络一些共产党员和农会积极分子为骨干,组织群众向国民党鄞县县政府请愿救灾。时任鄞县县长陈宝麟怕事态扩大,拨出少量救灾款,请愿斗争取得了胜利。
1937年,金绍勣从上海回家乡隐蔽在瞻岐东坑,改名金成美,创办三益小学和农民夜校,以教书为庇护,用教唱革命歌曲等方式在附近乡镇进行抗日宣传,从事革命活动。次年7月7日,咸祥各界举行悲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,金绍勣登台演讲,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。他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,1940年10月,金绍勣转到咸祥天贵小学教书。一天,他外出路过外蔡小店时,被国民党俞济民部一名军官认出身份,随即遭到毒打,直至吐血倒地。在场的群众把金绍勣抬回山岩岭,藏匿在一个农民的家里养伤。后大出血不止而牺牲,时年33岁。弥留之际留下“革命可断头,流血不流泪,唯共天下心,此生终不悔”等口头遗嘱,充分表现了共产党报答革命而奋斗不止、视死如归的高贵情操。
|